人體步態(tài)分析檢查足底異常壓力
發(fā)布時間:2021-03-02 14:24:00
人體步態(tài)分析是生物力學的一個特殊分支。它對人體行走時四肢和關節(jié)的運動進行運動學觀察和動態(tài)分析。它提供了一系列時間,幾何,力學和其他參數(shù)值和曲線??祻歪t(yī)師或治療師通過視覺檢查觀察患者的行走過程,然后根據(jù)獲得的印象或逐項評估的結果得出人體步態(tài)分析的結果。
1.保護性跛行:行走時,患腳剛好接觸地面,健康的腳應盡快向前移動;強壯的腳長時間接觸地面,患病的腳需要很短的時間;受影響的腿跨度小而健康的腿跨度大;受累腿的重量很小,而健康的腿的重量更大。這種保護性腳髖行在下肢受傷的人中更為常見。
2.拖腿行跛行:走路時,健康的腿將患病的腿拖動到患病的腿后面,患肢接觸前腳,腳后跟抬起,顯示出髖行的髖行??梢栽诨加屑毙泽y關節(jié)扭傷,早期髖關節(jié)結核或髖骨膜炎的兒童中看到。
![人體步態(tài)分析](http://m.020sky.cn/uploadfile/2021/0302/20210302022436776.jpg)
3.間歇性跛行:走路開始時步態(tài)正常,但患者不能走遠(嚴重者不超過100米)。由于后外側小腿疼痛和足底麻木而使患者停下來,需要下蹲。休息片刻,待癥狀緩解后重新開始。散步和休息,所以稱為間歇性跛行。這在患有腰椎管狹窄,坐骨神經受累以及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局部供血不足的患者中很常見。
4.搖擺步態(tài):患者在行走時在軀干的兩側搖擺。升高對側骨盆以驅動下肢前進。因此,每次您邁出一步時,軀干都必須向相反的一側擺動,這看起來像鴨子在走路。先天性雙側髖關節(jié)脫位,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嚴重的“O”型腿和臀上神經損傷的兒童常見。
5.大腿抬高步態(tài):走路時,患側腿抬高,患側腳下垂,髖步,如越過門檻,因此也稱為“跨步態(tài)”。主要是由于小腿伸肌的麻痹,腳不能向后伸展而成為下垂狀態(tài)。為了避免在步行時摩擦腳趾并自覺地抬高腿,它常見于坐骨神經,腓總神經麻痹或外傷。
6.腳跟步態(tài):腳跟在地面上行走時,步態(tài)不穩(wěn)定,表明身體從一側到另一側輕輕搖擺,腳后部伸展,腳弓高。在患有脛神經神經麻痹,跟腱斷裂和遺傳性共濟失調的患者中可以看到它。
7.步態(tài)走動:走路時,患肢的膝蓋僵硬,腳稍微向內旋轉并下垂,腳趾鉤住。開始時,轉至健康側,抬高患側的骨盆以抬高患側肢體,然后以患側髖關節(jié)為軸,在地面上擦平直腿并向外側畫一個半圓并取一個向前一步。由于它在下肢痙攣性偏癱患者中更為常見,因此也被稱為“偏癱步態(tài)”。
人體步態(tài)分析可檢測出足底異常壓力分布區(qū)圖像,便于醫(yī)生早期發(fā)現(xiàn)患者足部的生物力學異常,從一定程度上給足部患者提供可行的預防和治療康復方案。